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2]

背景

诺斯古德·帕金森,英国历史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1957年,他在马来西亚一个海滨度假时,悟出了一个定律,后来他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发表在伦敦的《经济学家》期刊上,一举成名。《帕金森定律》一书出版以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美国更是长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墨菲法则”、“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产生条件

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同时满足下面四个缺一不可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样的组织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的组织。

第二: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 这就是说权力对这个管理者而言,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 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这样也就不会产生“鲜花”插在 “牛粪”上的现象。

第三:这个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 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组织,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 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可见帕金森定律,必须在一个拥有管理职能,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中, 担负着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备权力垄断的人群中才起作用。 那么反弹琵琶, 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组织,比如网络虚拟学术组织,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阐释的可怕顽症 一个不思进取,抱守陈规的组织,不必要引进新人,自然也没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扰。 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 一个能够承担他的管理角色的人,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况。

具体定律

定律一:

冗员增加原理:
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
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定律二:

中间派决定原理:
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很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定律三:

鸡毛蒜皮定律:
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
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

定律四:

无效率系数:
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多的非必要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变得效率低下。
于是,不得不在委员会重新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

定律五:

人事遴选庸才:
人们设计了许多的人事遴选方法,但大部分测试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不得不靠偶然性标准遴选。

定律六:

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
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
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七:

鸡尾酒会公式:
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不同重要性的人物参加鸡尾酒会,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
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
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
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定律八:

嫉妒症(分三个时期):
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

定律九:

财不外露。

定律十:

退休混乱(50岁现象):
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
问题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接替者,工作表现越优秀,任职时间越长,越难寻得合适的接替者,
而在位者总会设法阻止职位较低的人接近自己的职位,以至不得不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

作用意义

  1. 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2.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3. 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为揭露和嘲讽英国政治社会制度中官僚主义组织结构的弊端而提出的。

  4. 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警示作用

宁夏西海固地区同心县,曾经是以“苦甲天下”而闻名的,但就是在那里,这种帕金森现象十分常见,在同心县部分干部违法乱纪,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能力平庸的人又大量超编进入行政机构,致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吃“ 皇粮”的人数畸形膨胀。冗员吃空了财政预算、补贴,就连专项资金也被挪用……这种“贫困的腐败”,引发了一连串的咄咄怪事——在这个仅有33万人口的贫困县里,吃“皇粮”者高达1.1万人,全县超编人员高达2800多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支超编大军中,有大批“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 10来岁的“娃娃干部”,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县烈士陵园只有3座墓碑,但却供养着20名管理人员。机构、人员过多过滥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几乎成了一些地方的通病,而少数“懒和尚”当住持而产生的“食客者众”,更成了这些部门的“痼疾”。 [4]

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