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

10.2. 历史

https://img.zhaoweiguo.com/knowledge/images/ais/history_show1.jpeg

10.2.1. 缘起

1943年,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元解剖学家 Warren McCulloch 和数学家 Walter Pitts 提出了神经元的数学描述和结构,并且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简单神经元,在它们互相连接并同步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模拟任何计算函数。

这样开创性的工作被认为是 NN 的起点。

10.2.2. 几度兴衰

在60年代掀起了 NN 研究的第一次热潮:

1958年,计算机学家 Frank Rosenblatt 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级结构的 NN,称为“感知机”(Perceptron)。
它实际上是一种二元线性分类器,可以被看作一种单层 NN.

尽管结构简单,感知机能够学习并解决相当复杂的问题,在60年代掀起了 NN 研究的第一次热潮。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使用成千上万的神经元,他们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股热潮持续了10年,终于因为感知机的作用终归有限(比如它不能处理线性不可分问题),
在实践中无法产生实际的价值,而导致了 NN 发展的第一次低潮期。

直到80年代,NN 的研究才开始复苏:

1986年,David Rumelhart、Geoffrey Hinton 和 Ronald Williams 将反向传播算法用于多层 NN 的训练,带来了 NN 的第二春。

然而,训练 NN,最开始都是随机初始化权值。
当 NN 的层数稍多之后,随机的初始值很可能导致反复迭代仍不收敛——根本训练不出来可用的 NN。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受阻。

基于统计的学习模型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可以在数学上严格地被证明为是凸优化问题。
特别是在 SVM/SVR 出现后,用统计学习模型执行复杂任务也能得到不错的结果。

而 NN 缺少数学理论支持——它的优化过程不是凸优化,根本不能从数学原理上证明最优解的存在;
就算训练出了结果,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有效;在实际运用的效果又不够好。

如此种种,NN 研究进入第二次低谷。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放弃了 NN。

2006年从 NN 到 DNN:

Hinton 却矢志不渝地坚持着对 NN 的研究。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划时代的成果。
这一年,Hinton 发表了经典论文“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

这篇论文提出了预训练(Pre-training)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想象成是“一层一层”地训练),分层初始化,
使得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训练变得可能
训练 NN 不必再局限在很少的一两层,四五层甚至八九层都成为了可能。

由此,NN 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中,从此 NN 进入了 DNN 时代。

我们说的深度学习一词,其实在30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Rina Dechter 在1986年的论文中就提到了“ Shallow Learning”和“Deep Learning”。
不过直到2000年,这个说法才被引入到 NN 领域。

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