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

NFC

近距离无线通信(英语: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简称近距离通信或近场通信,是一套通信协议,让两个电子设备(其中一个通常是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在相距几厘米之内进行通信。

NFC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 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于 2004 年研制开发,其基础是 RFID 及互连技术。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 13.56MHz 频率运行于 20 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 106 Kbit / 秒、212 Kbit / 秒或者 424 Kbit / 秒三种。目前近场通信已通过成为 ISO/IEC IS 18092 国际标准、EMCA-340 标准与 ETSI TS 102 190 标准。NFC 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读取模式。

完整的 NFC 设备可以用三种模式工作:

1. 卡模拟模式(Card emulation mode)
    这个模式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张采用 RFID 技术的 IC 卡。
    可以替代现在大量的 IC 卡(包括信用卡)场合商场刷卡、IPASS、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
    此种方式下,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 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
    NFC 设备若要进行卡片模拟(Card Emulation)相关应用,
      则必须内置安全组件(Security Element, SE)之 NFC 芯片或通过软件实现主机卡模拟 (Host Card Emulation,HCE)。
2. 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
    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
3. 点对点模式(P2P mode)
    这个模式和红外线差不多,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
    将两个具备 NFC 功能的设备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
    因此通过 NFC,多个设备如数位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RFID

射频识别(英语: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储存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