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

如何阅读

前言

问题:我每个月读几本书?这些书填补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空白:

王云五先生写过《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
格吕宁的《超级快速阅读》
还有Andy•Hunt在《程序员思维修炼》里提到的SQ3R阅读法(还讲了如何利用右脑,以及左右脑切换)
还有最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本身就是学富五车,阅书无数

SQ3R阅读法

  1. Survey:浏览:

    这是读书的第一步,
    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阅读序言、推荐语、读一读书的提要、目录、随便翻到感兴趣的章节读一读,
    以便对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2. Question:提问:

    这个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
    关键是要提出问题,这块内容在说什么?
    我对作者描述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我想从书中得到什么答案?
    
  3. Read:阅读:

    这里才是真正的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对重要、难懂的部分反复读,联系上下文推理,并尽可能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下文中提到的制作卡片也是这个阶段做的,把作者的论述提炼成短语或知识点,记到卡片上。
    
  4. Recite:复述:

    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电影”,会议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阅读之前的提问,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Read环节制作了卡片,这一环节会轻松很多。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5. Repeat:重复:

    由于大脑对新知识很容易遗忘,
    所以要在接下来几天,不间断地进行重复3~5次,之后就会形成长期记忆。
    

王云五读书法

  1. 坚持自主和顽强的自学:

    王云五先生特别主张学习要有自发主动的动机,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他说一个人自学的动机不外乎两种,一是求知欲,二是“由不能顺利发展求知欲的反应”。
    
    比喻:教育之道有如领导儿童走一条新路,尤其曲折崎岖的路径。
      如果每次走这条路都由领导者在前走,或由领导者与儿童并肩而行,使儿童亦步亦趋,
      那就虽经多次的领导,一旦失却领导恐仍不易认识路径。
      反之在领导了一次以后,即使儿童在前走,领导者尾随于后,
      到了三叉路口,让儿童就其记忆与常识自行抉择,如有错误始予矫正……
    
  2. 力求精确:

    这里主要是指精读。他认为精读必须做两件事,
    
    a. 勤查字典
    b. 制作卡片
    
    考虑到王老先生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
    但是他自己通过建立系统对知识管理、联系,并且可以做到自我排错。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a. 勤查字典
    恐怕多数人是不乐意的,因为查字典耗时耗力,降低了阅读速度,增加了学习负担。
    王老先生认为生字或者生词,总不免会见到多次,
      第一次遇见就确认其确切含义,那么之后遇见就不必再起疑惑,
      所以总的来说是节约了时间。
    而如果懒于查字典,每次都把疑惑保留下来,在知识体系中加入了不确定或者错误的信息,
      那么长期下来,读书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b. 制作卡片
    将概念、知识点或原理写在纸上,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在复习的时候帮助记忆,还可能在以后有新的发现。
    笔者在理解重要原理的时候,都会把它打印出来,拿着纸在走廊里晃荡,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卡片是承载知识的基本单位,
    以后我们还会梳理学科知识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卡片还有更大的利用空间!
    
  3. 善作比较:

    比较式的读书法是王云五先生治学的一大利器。几乎学每样东西,他都能找到比较的方法
    比如读古书,所以他就会把多个版本找来比对阅读
    读史书时更是不仅读正史,还将稗史、野史、笔记及其他私家著述全部搜集而来以作比较
    而在学习自然科学类的科目时,他会就同一科目找来两种相同程度的课本,相互参照阅读
    阅读英文社科名著时,他会找来上佳的中译本来对比阅读,
      这样既加深了对英文原著的理解,对中文的运用之妙也有更深的体会
    
  4. 重视体系和结构:

    “我平时读书所得要点,辄就其原有标题或自拟标题,一分记于小卡片上,附注书名与其所见页数。
    这些卡片各按标题的顺序排列,如此则许多书籍中同样标题的资料,都借卡片的作用而连串起来。
    以后随时有需参考,只须一检卡片,则凡经涉猎过的资料毫无遗漏。
    日积月累,这卡片多至数万张,无异构成一种最完备而切于实用的百科全书了。”
    
    -- 感觉这一点我还是有一定积累的,我习惯性的会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重新排列
    -- 需要用时,可以很快的找到
    -- 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我记性不好,总记不住,在知识大爆炸时代,这个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 只是要注意的是,时代变化太快,如何做到只整理那些短时间内不会变化的东西
    -- 而不要看到任何知识都收集、重组,反而把重要的知识漏掉了
    

上面这段文字其实包括了两个过程:

1. 拆书,把书中的内容加以“碎片化”,将书之整体打碎,变成一则则的知识碎片,列于卡片的载体之上
2. 重组,将碎片通过合并、分类、组合,将卡片按特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样便架起了个人的知识系统

备注

制作卡片是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前提。每本书都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即使画了思维导图,也是这本书自身的体系,是无法融汇在一起的。拆书,就是做碎片化处理,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这才是更有价值的方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

  • How to Read a Book

  • 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四个层次:

1. 基础阅读
    看懂每一句话的问题,主要的手段是积累词汇和熟悉句式结构,其实是一个语言 “扫盲” 的阶段
2.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解决的是看懂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问题,
    检视阅读是泛读
3.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精读,
    最终帮助我们理解和吸收整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4. 主题阅读
    跨越了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本书,
    就某一个话题或者主题,就自己内心的某一个疑惑,去广泛地搜寻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献资料,
    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地阅读相关内容,多角度、结构化地去加深理解同一主题的思想,
    完成某一主题阅读之后,能初步形成某一领域的知识框架,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最终解答自己心中的那些疑惑。

进行『主题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1. 确定主题
2. 搜集文献资料

     a) 维基百科
     b) Google Advanced Search 或其他搜索引擎的类似功能
        通过关键词来查找 PDF、PPT 等格式的高质量材料
        希望寻找入门级别的读物,可在关键词中加上:
             “for dummies”“fundamental”“demystify” 等词
     c) 通过网络书店或者豆瓣等书评网站查询
        可以通过销量数据、书评、图书简介、目录等确定自己需要的书单
     d) 找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或推荐资料
3. 进行检视阅读,就是略读
    第一轮筛选: 在搜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已经对书名、目录等信息进行了快速阅读
    第二轮筛选: 检视阅读。
        一方面可以对想要研究的主题有更为清晰的概念,
        另外一方面可以再次简化书目,把重点阅读量压缩到可行的范围内

4. 开始集中进行主题阅读,并做好笔记,逐步形成某一专题的语料库

参考

  1. 持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http://www.jianshu.com/p/5c61ea5ad3a3

主页

索引

模块索引

搜索页面